外一章 三教九流2(2/4)

作品:《中华世纪谈

佛教随即加入吃素的戒条。

观世音菩萨因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改名叫观音菩萨。世俗传说拜观音能够治疗不孕不育。为了迎合世俗,佛家不惜让观音变性,由男儿身改为女儿身,称之为送子娘娘。

总之,佛教极力本土化,以获得在中国发展的机会。

但是有时候佛家发展太快了,官方也会加以限制甚至打击。历史上出现过三次大规模灭佛行动。

寺庙享受官方免税免役的优惠政策。这个政策吸引了大批试图逃税逃役的人涌入寺庙,以至于国家没了税源兵源。并且毫无节制地建庙造塔耗费巨大,影响了社会再生产的投入。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先后下令禁佛。

佛教从宋朝开始逐渐没落。

到了清朝,虽然满清信奉佛教,但是满清人信奉的是喇嘛教,藏传佛教,跟汉化佛教还不是一码事。喇嘛教是佛教传入西藏后不断本土化的结果。

到了当代,佛教又有复兴之势,但是因为过度商业化遭人诟病。

佛道儒三教鼎立,各领风骚一百年。西汉前期是黄老的道家吃香。之后是儒教一枝独秀。佛教属于后起之秀。到隋唐时,佛、儒、道基本上平分秋色。宋、明、清期间儒家开始占了绝对主导地位。

除了三教,春秋战国期间还有其他流派,比如法家、墨家、纵横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它们和儒家、道家统称“九流”。

九流里最著名的法家。法家的创始人不知道是谁。代表人物有管仲、商鞅、韩非子、李斯等。它们讲究依法治国,比较重视法制的作用。与儒家以德服人的王道相比,他们主张以力服人的霸道,用法律维护君王的权威。

法家不仅仅重视法律,也擅长利用国家强制力达到目的。比如齐国的管仲利用行政垄断手段管理经济,为国库积累财富。郑国的子产核查贵族和农民的田产,按标准征税。商鞅用连坐杜绝犯罪,用军功换爵激励士气。

法家开始时并不排斥德治。管仲就讲究德治与法制相结合。他辅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到了商鞅时开始强调法治,主张严刑峻法。商鞅也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但是进入秦朝,李斯片面强调法治,以严刑酷法治国,结果激起广大人民的反抗。秦朝很快灭亡了。

西汉吸取了秦朝的教训,“以霸王道杂之”,让德治与法制相结合。汉武帝以后独尊儒家。法家逐渐销声匿迹。

不过,法家消失只是说法家作为独立一个学派消失了。法治并没有消失。皇帝重用儒生重视教化但也没有因此抛弃法治。历朝历代多是“表儒内法”,嘴上说仁孝治天下,内心里还是相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儒生也并不排斥法治,只不过为暴力披上了一层道德的面纱。

墨家的创始人是鲁国的墨翟。他和鲁班是同一时代的人。他早年学儒,但实在受不了儒家的繁琐奢靡的礼乐制度和上下尊卑的等级观念,脱离儒家自成一派。墨家是儒家的反对派。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兼爱就是博爱,跨越时空和血缘,把每个人都视为自己的亲人。非攻就是反对战争,认为战争是造成百姓家破人亡的不义之举。墨家不反对防御型战争,并且愿意帮助别人进行防御战争,不惜牺牲自己阻止战争。尚贤就是打破等级观念,不分贵贱,唯才是举。

有个成语叫“墨守成规”,意思是守着老规矩不放,让人误以为墨家是保守派。其实成语的本意是墨家善于守城,有很多现成的办法。

战国时期,楚国要打宋国。鲁班特地为楚国发明了云梯。墨子(墨翟)知道后一面派人去帮宋国守城,一面去游说楚王不要打仗。

墨子劝楚王不要开战,说你不要以为有了云梯就怎么着,我有现成的破解方法。楚王不服,拿腰带和筷子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华世纪谈 最新章节外一章 三教九流2,网址:https://www.275b.com/137_13767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