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马老爷子与易弘(1/3)

作品:《帝陵之下

我平时并不是经常来到京都,因为我认为我自己与这个城市格格不入,我喜欢清净安逸的山里,我过去每段日子来到这座城市我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所承载太多人的梦想,而如今的生活有多少为了满足自身小小的梦奋勇打拼,我也深切感受到每个人面孔流漏出的微笑,这是对生活现状至少是此刻由心的满足。

距离通话过去大概半个小时左右,电话再次想起,车子已然到达门口的位置。我简单的跟面馆老板说声再见走出门外上了车。

“马爷爷我给您介绍一下,这位就是这尊炉子的主人,我叔叔的朋友,就让他跟你坐在一起吧,你们之间一定会有很多事可以沟通,有事您就叫我。”

我仔细端详这位老人,这是一位我真正的前辈,大智若愚不足以形容,而是那种大隐隐于世的姿态,虽然头发已经全白但好不影响他那双敏锐的眼神,面容庄重毫无一丝虚荣华表,简单利落的唐服以及大拇指明显光亮的祖母绿戒指,简单的老北京布鞋,完全看不出这是一位身价百亿的老人,当然我平静的眼眸中也知道老人在观察我,一个人初次相识最好的交际礼貌并不是先说话,而是想清楚第一句应该如何去说。

“马老您好我是易弘,很荣幸在这样的场合与您相见,其实很早就像拜访但一直没有机会,今朝聚首实属因缘际会。”我作为一位晚辈自当谦卑,尤其对待这样一位值得尊重的老人。

“你对瓷器有多少了解?”马老爷子言语之间并没有太多话语,直接问了我这个问题,这其实更是一种考验以及收藏人的一种较量,毕竟我这么年轻拿出这一件藏品实属不易,老爷子也通过这种方式来摸底知我深浅。

“原始瓷从商代出现后,经过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1600-1700年间的变化发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东汉以来至魏晋时制作的瓷器,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多为青瓷。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术,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个新时代。东汉出现青釉瓷器。早期瓷器以青瓷为主,隋唐时代,发展成青瓷、白瓷等以单色釉为主的两大瓷系,并产生刻花、划花、印花、贴花、剔花、透雕镂孔等瓷器花纹装饰技巧。

清代生产“彩瓷”,图样新颖,瓷色华贵,以“珐琅瓷”、“粉彩”杰出,又有“天青釉”,仿拟五代柴窑瓷色,还有霁红瓷和霁青瓷等。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

以上这些是我零时做的功课,因为既然我是地师,以后一定会接触很多地下的东西,而在了解这些同时更加深了我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更坚定我要在这条路上走入更远的决定。我继续对马老侃侃而谈。

彩瓷一般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大类,在胎坯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炼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明代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种。

明代精致白釉的烧制成功,以铜为呈色剂的单色釉瓷器的烧制成功,使明代的瓷器丰富多彩。明代瓷器加釉方法的多样化,标志着中国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成化年间创烧出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的“斗彩”,嘉靖、万历年间烧制成的不用青花勾边而直接用多种彩色描绘的五彩,都是著名的珍品。清代的瓷器,是在明代取得卓越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制瓷技术达到了辉煌的境界。康熙时的素三彩、五彩,雍正、乾隆时的粉彩、珐琅彩都是闻名中外的精品。

明代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而烧成的一种瓷器,由于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绘争奇斗艳,故名“斗彩”。

清代仿铜胎画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帝陵之下 最新章节第二章:马老爷子与易弘,网址:https://www.275b.com/93_933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