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诸生下乡(1/2)

作品:《纵兵夺鼎

塞北征战如火如荼,邯郸城却依旧安宁。城下商市繁荣、田地庄园井井有条、远处的汉家牧民赶着成群结队的马群被日光追逐着驰入河边,撒着欢奔跑起来。

燕北喜欢在日落时走到城门楼上向南眺望,他的目光经常放在那些马群、羊群之上。许多年前,做这些事情他是真正的行家里手。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他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其他的一些事情上,比方说建学宫。

塞外的战事他暂时受不到准确的消息,得到的战报都是一月之前的旧消息,与其提心吊胆还不如选择相信太史慈、于禁等人的才能……他们在中原还算不上最优秀的战将,但放在塞外,战术韬略本就不是最关键的事。后勤,这些燕北所倾力去做的事才能真正影响到塞外的战局。

为了保证塞外的辎重永不断绝,尽管幽州为燕东主政,燕北还是派去了司马懿、魏纯持印信巡行,督察后续粮道事宜。

有这些近臣去做这件事,才能让燕北真正放心。主政之人再是血亲、再有忠诚,但人治的大环境下贪污都无法避免。就像人们会在小事上蒙蔽燕北一样,他相信燕东也一样会受到这样的困扰。

之所以赵国要建学宫,是因为国中对国学有更高的需求。自燕氏起于东北,燕北深知自己的出身与声望很难令那些过去身份尊贵、自视甚高的士人争相投效,甚至就算下级官吏都不会心甘情愿在他旗下做事。毕竟比起当时的其余诸侯,燕北在声望、出身这两个方面很难与旁人一争长短。

在十几年前,他在士这个阶层中几乎没有影响力。而其他诸侯却不一样,他们自小到大经历家学、游学、孝廉茂才、任职地方,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结识到数不清的青年俊杰,使他们的身边根本不缺少人才……人家的身边发小都是夏侯惇、夏侯渊、颜良、文丑这样的好朋友。

可他燕仲卿呢?经历放牧、行商、马匪、叛军生涯之后,他的发小是盗墓贼姜晋、小铁匠王义、叛军都尉王政这样的好朋友,身份撑了天也无非是乌桓王丘力居、黑山贼张燕。

根本不能比的呀,真去比燕北会抹脖子上吊的。

从那个时候他便重视人才,重视投奔自己麾下的人才、重视没有投奔自己的人才,但他最重视的,还是没有长大的人才。襄平县学、辽东书院,乃至后来幽东四郡、整个幽州、整个冀州,后来的关中司隶、包括如今的太学。

将关东关西混战后几乎停滞的学事重振,但受限于他的学识与才干,即使空有长远的目光,他依然无法填补这些事情都最后一个关键节点……有才干、有学识的学子培养出来,怎么变成燕氏的部下。

事实上这些学子们对燕氏天然有投效意愿的大多只有辽东子弟,幽州学子则相对要少很多,即使他们仕官幽州,却也不是出仕燕北,更不必说千里迢迢跑到邯郸来投奔了。幽州如此,冀州更不必说,人们并没有为燕氏而战的意愿,即便他们在燕北的安排下从家学进乡学、乡学进县学、县学进郡学、郡学进州学,甚至从州学进入太学……没有用。

幽州冀州早就都平定了,那些出身寒门的士人大多会投身郡县做一介小吏,以补贴家用。但对过去拥有土地的士人而言,他们并不需要这个身份,他们大多数的天然身份是……地主。

他们读书不是为了做官,或者说不是为了做下级官吏,不出仕并不会与治理百姓相抵触。他们不需要做郡吏,却一样能依靠学识、才华得到乡人的尊敬,从而裁决乡中一切事务。

事实上包括亭长、乡中蔷夫、求盗这些官职,都不是用来治政的,朝廷只是依靠这些官职来从乡里亭中取得微乎其微的兵权。有他们在,乡中豪族便没有聚集过多家兵的需求,如果没有他们,地方就是完全自治了。

天下之所以混乱,与黄巾时先帝下令各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纵兵夺鼎 最新章节第三百零二章 诸生下乡,网址:https://www.275b.com/36_36053/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