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甘露之变(1/2)

作品:《中华世纪谈

,834年——840年唐文宗以甘露吉兆诱杀宦官不成,郁郁而终。

其实摆平党争并非难事,真正难的是摆平宦官乱权问题。没有宦官插手,唐文宗一声令下就能解决党争问题。但是因为宦官在背后捣鬼,唐文宗投鼠忌器,处处掣肘,没办法解决党争问题。牛李党争在某种程度上是拒绝依附宦官的朝臣和投靠宦官的朝臣之间的争斗。

唐文宗要解决党争首先要解决宦官专权问题。他也一直在设法解决宦官专权问题。宦官专权已经严重影响到皇权稳固。皇帝的废立甚至生死都掌握在宦官手里。作为皇帝的唐文宗不能忍受这样的现实。

“上患宦官强盛,宪宗、敬宗弑逆之党犹有在左右者。中尉王守澄尤为专横,招权纳贿,上不能制。”

以王守澄为首的宦官弑君谋逆却跟没事人似的待在他的身边,并且大肆索贿受贿,争权乱政,根本不把唐文宗看在眼里。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唐敬宗是被宦官所杀但不是被王守澄所杀。杀唐敬宗的宦官刘克明等人已经被王守澄“尽斩之”。但王守澄也的确杀了一位皇帝,就是被刘克明所立只做了一天皇帝的李悟。

唐文宗“尝密与翰林学士宋申锡言之。申锡请渐除其逼”。翰林学士宋申锡劝唐文宗关注宦官专权问题。唐文宗深有同感,向宋申锡请教解决宦官问题的办法。宋申锡建议逐渐清除宦官之患。

宦官控制着军政大权,党羽遍布宫内宫外。想一声令下解决宦官问题几乎没有可能,相反倒会刺激宦官狗急跳墙。所以必须谨慎从事,一点一点削减宦官的势力,解除宦官的武装,最终消除宦官之患。

唐文宗提拔宋申锡为宰相,让他帮助自己对付宦官。

那时朝中是牛派当权。李派被排挤出朝。唐文宗不敢跟依附宦官的牛派商量对付宦官的事,让宋申锡在朝中找可靠的人做帮手。

没想到宋申锡识人不明,找的第一个帮手就坏了事。

宋申锡推荐吏部侍郎王璠,让唐文宗任命他为京兆尹。宋申锡以皇帝密旨的名义让王璠秘密逮捕郑注。郑注那时是王守澄的亲信。宋申锡想从郑注那里打开扳倒王守澄的缺口。但是王璠阳奉阴违,秘密会见王守澄,把宋申锡签发的堂帖给王守澄看。王守澄知道宋申锡这是冲自己来的,不动声色地做出布置,令人诬告宋申锡阴谋拥立唐文宗的弟弟为帝。唐文宗信以为真,下令将宋申锡赶出朝廷。

宋申锡一去,谋除宦官的事也就只能放下了。

后来郑注、李训成了唐文宗的亲信。他们善于察言观色,发现唐文宗内心憎恨宦官便投其所好建议唐文宗铲除宦官。他们都是王守澄推荐过来的人,但是为了荣华富贵不惜出卖昔日的主子。

唐文宗觉得把他们吸收为无间道也是不错的选择,不会引起王守澄的警觉,于是开始跟他们密谋铲除宦官。

作为王守澄一派的人,郑注、李训对王守澄的底细、对宦官之间的矛盾都非常了解。他们建议唐文宗拉一派打一派,先解决王守澄再说其他。

唐文宗于是提拔跟王守澄有过节的宦官仇士良为神策军中尉,王守澄升为神策军观军容使,兼十二卫统军。这个职务相当于禁军总司令,但没了军队的直接指挥权。

这次职务变动虽然让王守澄不满,但职务变动发生在宦官内部,并没有引起整个宦官集团的不满。

唐文宗明升暗降夺取了王守澄的兵权,然后一杯毒酒送他上了西天。

王守澄是宦官当中权势最大的人,也是对唐文宗的皇权威胁最大的人。能够杀掉王守澄,唐文宗很开心。

不过,杀掉王守澄只是取得清除宦官之患的重大胜利而不是彻底解决了宦官之患。郑注建议唐文宗利用王守澄下葬的机会把所有当权宦官全部铲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华世纪谈 最新章节,276,甘露之变,网址:https://www.275b.com/137_137674/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