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永贞革新(1/3)

作品:《中华世纪谈

804年——805年唐德宗崩,太子李诵继位,是为唐顺宗。王叔文等开始永贞革新,去贪官弊政。

唐德宗晚年,进取心早已消耗殆尽,开始得过且过,享受生活。整天跟一帮文人在一起吟诗作对,挥毫洒墨。他在诗文和书法上面都有一定的造诣。他有十五首诗被《全唐诗》收录。不过宫廷诗通常是辞藻华丽,对仗工整,但缺乏内容和意境。唐德宗诗读起来就像读对联。写的最好一句是“松院静苔色,竹房深磬声”。多少有些意境。

804年,太子李诵突然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不能说话。

805年的大年初一,文武百官、皇亲国戚都来朝贺唐德宗,独太子病重不能前来。唐德宗唉声叹气无法释怀,不久病倒。年还没过完,唐德宗就死了。

唐德宗一生充满矛盾和悲剧色彩。他有图强复兴的雄心却没有力挽狂澜的才能。他任人不明,他信任的大臣通常是奸佞之人,而他猜忌的通常是能臣干将。自己无能又得不到贤能的人的帮助,这使他的雄心壮志无法实现。他希望解决藩镇割据的遗留问题,却屡出昏招使藩镇之乱愈演愈烈。他知道宦官乱政的危害,上台伊始平定了宦官之乱。但后来遇到一点变故又开始宠信宦官,使宦官乱政比之前更甚。他从父亲那里接过一个烂摊子,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国家中兴,没想到交给儿子的却是更烂的一个摊子。他得到一个谥号“德”字,不过是武力解决藩镇问题不成转而以德服人而已,其实就是姑息养奸。

唐德宗死后,太子李诵在灵前即位,史书称作唐顺宗。

唐顺宗因为中风不能讲话,委托亲信王叔文帮自己处理国事。

王叔文是唐顺宗做太子时的宾客。他擅长下棋,被召入东宫陪太子娱乐。因为他来自民间,了解民间疾苦,经常跟太子议论时弊。太子很欣赏他,也信任他,视他为亲信。

王叔文做太子宾客时就留意结交一些名望好的官员,为太子登基后组建新内阁做准备。韦执谊、王丕、柳宗元、刘禹锡等一干人跟王叔文结为。

唐顺宗登基后封韦执谊为宰相、王丕为左散骑常侍、王叔文为翰林学士。

翰林院是唐朝新设的机构,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书。因为有机会跟皇帝探讨国家大事,翰林院由秘书机构逐渐演变为权力机构。

王叔文深知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官吏贪渎、百姓负担沉重是当前的最大问题,必须设法解决。

他新官上任三把火,一上台就罢免了民愤极大的贪官,减免了百姓积年的欠税,禁止巧立名目向百姓横征暴敛。

京兆尹李实是皇亲,仗着唐德宗的宠信徇私枉法毫无顾忌。关中明明遭遇大旱,他却为了讨好唐德宗虚报丰收。朝廷没有救灾反而照常征收赋税,逼得百姓拆房卖屋,变卖家产。时为监察御史的韩愈请求缓征,遭到李实报复,被贬为县令。

王叔文知道后将李实贬官,赶出京城。百姓对李实恨之入骨,当听说李实被贬官欢呼雀跃。大家在袖子里装上石头守在李实外放的必经之路上,等着“欢送”他。李实绕小路溜走才得以幸免。

各地以进奉皇帝为名义向百姓征收“两税”之外的各种杂税。杂税比正税还多。百姓深受其苦。

唐德宗在世时有一次出去打猎,遇到一个农民。他问农民:百姓快乐吗?农民回答:不快乐。唐德宗恨奇怪:今年大丰收怎么还不快乐?农民回答:苛捐杂税太多,百姓快乐不起来。以前只收“两税”,现在却增加了名目繁多的杂税。以前官府下来收公粮,现在却让百姓把公粮送到几百里以外的官府。朝廷屡次三番下诏体恤百姓,到头来都不过是一纸空文。百姓如何快乐得起来?唐德宗感到很惭愧,下令免了那个敢说真话的农民的赋税徭役。但对于苛捐杂税,唐德宗并没有下令禁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华世纪谈 最新章节268,永贞革新,网址:https://www.275b.com/137_137674/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