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入水如蛟(1/3)

作品:《新中华1903

在振华机械公司供职的外国工程师如贝格尔、特斯拉、狄赛尔、内德维德兄弟等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干出了成绩,唯独约翰霍兰感到有些失落。 这也难怪,他本来是研究潜水艇的,可热河是个内陆省份,只有老哈河上有几处小型的内河码头,更笨无法施展约翰霍兰的才华,要不是因为签了合约,恐怕约翰霍兰早走人了。为此,徐天宝没有少和约翰霍兰谈心,可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没办法,徐天宝只能偷偷给约翰霍兰洗了脑。这下约翰霍兰对徐天宝是忠心了,但是放着这么一个人才不用委实可惜,可总不能让徐天宝把热河搬到海边吧?

所谓无巧不成书,这时朝廷里传来消息,天津的大沽船厂和福建马尾船厂要找人接手。徐天宝一打听,原来是京城里的大员们在到处找人接手这两块烫手的山芋。

大沽船坞原来是北洋水师的造船厂,后来在八国联军的时候被沙俄军队霸占,2年之后才还给清廷,但是主要设备都被沙俄运走了,如今只留下一个烂摊子。至于福建马尾船厂则是因为所托非人,任用了旗人崇善当家,结果崇善昏聩无能,整天就知道贪污受贿搞**。无力办船政,异想天开,转向铸币,魏瀚反对把船厂变成铸币厂,船政局变成铜元局。崇善整了魏瀚的黑材料,上奏弹劾,一个全心全意努力报效国家的科学技术人员,竟因为没有跟崇善帮派同流合污,敢于反对设铜元厂,被迫黯然离开船厂。铜元厂开工,一日仅铸铜币10万枚(引进设备时原议日铸铜币160万枚),才知受到外商欺骗,船厂负债累累,到1907年御史陈璧来闽清查时,“参观厂屋,半就圮毁,机器霉锈,材料散蚀,**情况,实堪诧异”。“各员绅、书吏、工匠、丁役等坐支薪水,糜费库款”,请旨将有关人员革职,铜元局也就倒闭。

这两家船厂都是洋务运动时期创立的大厂,都有过辉煌的历史。1875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建北洋海军,先后购入军舰二十五艘。为了维修船艇,设“北洋水师船坞”在大沽,名大沽造船所。当时有几十台机床、铸铁、锅炉等场和六个船坞。也招雇广东、福建等技术工,大沽等地工人共六百余人,是我国北方造船业的巨擘。

而福建马尾船厂有左宗棠创办,具有二三千人规模的马尾造船厂崛起在马江之畔,占地600亩,设备齐全,规模宏大,在远东地区首屈一指。此后的30多年里,马尾船厂为清王朝造出了40艘舰船,占当时国内总量70%,组建了第一支海军舰队——福建海军,并为北洋、南洋两支水师配备了大量舰船和将领。其间,清王朝的三支水师分别经历了中法马江海战和中日甲午海战,败给教自己造船建军的法国老师尚可理解,但败给同样刚刚起步的日本海军,则让国人无地自容。1907年,清政府饬令惨淡经营的船政局停止造船。

两地船政都惨谈经营,而且负债累累,谁接手就要负责去补那个窟窿,于是船政大臣成了烫手山芋和臭狗屎,人人见了都退避三舍。但是这事总得有人管吧?于是上头大笔一挥,宣布以前的烂帐不用还了,只要有人愿意接手,把那帮子造船工人全部喂饱,不要闹事就成。

结果徐天宝伸出手来接下了这两只烫手的山芋,不过条件是把马尾船厂并入大沽船厂。马尾船厂没什么东西可搬,只有一帮工人和一些船政学堂毕业,对船厂有些感情的魏瀚、陈寿彭、丁平澜、郑守钦、林贻游、高而谦等船政学堂的毕业生奉调来了大沽。

同时,徐天宝还向朝廷上疏,要求调沈葆桢的孙子沈翊清前来大沽主持船厂。此刻,朝廷见有人愿意出头,立刻大笔一挥。此刻的沈翊清陆军部练兵处行走,正要去奉命考察直隶、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湖北荆州、江苏、江西八省旗陆军学务。一听这个消息,立刻从北京连夜赶到天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中华1903 最新章节148入水如蛟,网址:https://www.275b.com/119_119796/148.html